企业名称:西安甘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15029212602
联系电话:029- 89548450
公司邮箱:2753427527@qq.com
公司网址:http://www.ganlujidian.com
公司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咸新区(伟合)沣东科技产业园5号楼10502B区
国际包装巨头的十字路口:利乐中国悄然布局饮料研发
【中国包装网讯】“好喝吗?味道如何?”在近期上海举办的一个商业论坛的会场外,全球包装行业巨头利乐包装的展台上摆满了酸奶、豆奶、冰淇淋等饮料产品,工作人员盛情邀请前来参展的人们尝试新品。利乐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与市面上的普通产品不同,利乐产品研发中心研发的新品并不会放到市面上销售,而是作为产品配方服务与企业衔接。
实际上,作为“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利乐自主研发食品饮料产品,多少有点让人意外。利乐悄然布局下游背后,这家1979年便进入中国、以中国市场为重要根据地的国际包装巨头,正站在历史的分岔路口—随着国内竞争对手的崛起、市场的萎缩,加上2016年反垄断案件的查处,利乐正承载着进入中国39年来都未曾感受到的压力。
在此前提下,把产品研发作为寻求新利润增长点的途径,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高级乳业专家宋亮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利乐进行产品研发实际上等于掌握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产品研发出来后,利乐可以将其产品配方搭配特殊包材打包销售给下游企业,某种程度上对利乐更有利。“它(利乐)非常懂得专业分工这个概念。”宋亮表示。
深入下游
利乐在全球7个国家设有产品研发中心,中国是其中一个。2011年,利乐中国饮料产品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根据当时媒体报道,“该中心将为乳品饮料企业提供饮料产品研发服务,以应对乳品饮料市场日益多元的需求”。
据介绍,利乐中国饮料产品研发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研发和生产测试解决方案,减少因原材料选择、配方优化、口感测试、生产线产能损耗等产生的成本支出。
时代周报记者以企业代表的名义拨通了利乐中国饮料产品研发中心的电话,负责产品研发的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利乐不单独出售产品配方,主要还是出售设备和包材时候提供产品研发相关的配套服务。
随着消费升级和行业转型,消费者对饮料产品的需求日益多变,要求饮料在品类、风味及功能性等方面不断出新,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创新研发压力。在新品研发过程中,企业还需要面对较长的周期及高额成本压力,而新产品试生产占用商业生产线也对正常的生产及业务带来极大影响。正是看到了这一瓶颈,利乐才针对性推出产品研发服务。
但利乐也许不会想到,在包材业务增长逐渐到达天花板的近年,包括产品研发在内的技术服务业务正取得越来越抢眼的成绩。
利乐中国市场服务总监于朔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利乐作为系统供应商,现今主营三大业务:设备销售、技术服务、包装材料,而产品研发在利乐则属于“技术服务”业务板块。“技术服务是在目前所有的利乐板块中增长最快的。”于朔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利乐的母公司利乐拉伐集团于5月3日发布了2017-2018财年财报,该集团在财报中表示,“利乐的服务业务一直以来都非常出色,但现在业务占比更大,收入几乎是2010年的两倍,超过全年销售额的10%。我们有信心这种趋势将会持续。”
于朔表示,如今利乐的模式为B2B2C,“我们相信如果你要抓住市场的未来和今天,特别是未来,你需要对C端的消费趋势有把握,某种程度上你甚至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影响C端,这是我们的合作模式”。
至于终端研发产品的应用情况,利乐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已同合作方签订保密协议,公司不能向媒体提供相关产品名单。
但至少可以说明的是,利乐在企业研发中占据一定重要位置,此前伊利曾推出一款果粒常温酸奶,利乐以此在公众号中推广热交换器、搅拌机、分销包装等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伊利的该款产品的确采用利乐包装。时代周报记者以此分别向利乐及伊利方面发送采访提纲,询问利乐是否有参与该款新品从概念提出到生产流程的全部过程,但截至发稿,记者并未得到回应。
“常温奶军火商”崛起路径
但直至今年,利乐产品研发的业务在业内并不广为人知。多位受访专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前并未听闻利乐有研发食品饮料产品的业务。
宋亮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利乐这么做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利乐的zhuanli保护期已到,利乐的zhuanli费减少,收入也因此下降;第二,包材原料涨价,包装企业近两年销售受到影响;第三,做包材的企业越来越多,利乐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挤压。
利乐总部位于瑞典,是全球最大的包装巨头之一。
财报显示,过去一年里,利乐共卖出1880亿个包装,中国在利乐包材(Packaging Material)业务前十名市场中名列;此外,去年利乐在“加工解决方案”(Processing Solutions)业务获得净销售额为18亿欧元,中国在该业务板块前十名市场中排名第二。
中国市场对利乐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回顾利乐在中国的发家路径,可以清晰看出:尽管在1979年便已正式进军中国,但利乐在中国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发迹是从1996年卖给伊利一条利乐包生产线开始的。
利乐包延长了牛奶的保质期,从而使得牛奶这门生意得以突破运输半径的限制,使得跨区域销售成为可能,几年后,脱胎于伊利的蒙牛又从利乐引入利乐枕生产线,自此,“草原双雄”携带保质期更长的常温奶征战全国市场,迅速成为全国化乳企。
紧接着,随着常温奶在中国市场的崛起,利乐开启了一条快速扩张之路。
很难说利乐与常温奶到底谁成就了谁:利乐提供的高效率机器以及包装为常温奶提供技术支持;而常温奶的高速发展也令利乐这个“幕后玩家”赚得盆满钵满,安信证券研报显示,在1997-2007年间,我国乳业行业规模从不足8000吨扩大至3.6万吨,复合增长率约17%,而常温奶是这轮快速增长中最大的玩家及受益者。
曾经在一家乳业公司工作的高明(化名)对利乐的“套路”早已熟稔。“毕竟是跨国企业,利乐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他们的设备相对比较好,同时又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当大的技术支持。虽然他们的设备比较贵,但是当时他们给我们介绍了一家租赁公司,由租赁公司买下设备再租给我们,同时我们同利乐签订合同长期购买包材”。高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宋亮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曾经,利乐对乳业公司的营收主要分为两部分:设备费用及包材费用,其中包材费用里面还有zhuanli费。
到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国内常温奶遭遇打击,一些进口常温奶品牌趁机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即便如此,利乐仍旧是快速增长的常温奶市场的赢家。乳业专家王丁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些进口常温奶大多“位于海外,专供国内”,国内乳企失去的市场由这些进口常温奶填补,其中大部分海外厂家使用的包装均来自利乐。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了几个大型超市后也发现,目前市面上铺货率较高的七、八种进口常温奶中,大部分均使用利乐的包装。
不过好景不长,紧接着利乐包和利乐枕的zhuanli保护时间相继到期。目前,利乐仍可以收取“zhuanli费”的产品仅剩下“利乐钻”。与此同时,国家反垄断调查局于2013年对利乐开始采取反垄断调查。
这桩跨国反垄断案于2016年11月被盖棺定论,认定利乐在2009-2013年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妨碍包材市场的公平竞争,罚款金额达6.68亿元。
未来待考
市场上并非没有冲击者,除利乐外,如今的国内包材市场还活跃康美、纷美、碧海等玩家但这仍然难以撼动利乐公司在包材领域的霸主地位,尽管利乐的市场份额已不再是曾经的近90%。
Frost&Sullivan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2016年度,利乐公司中国市场的无菌包装销售金额占国内无菌包装市场销售金额的比例约为70%,销售数量占比约为60%。而排名第二的SIG集团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金额占比超过12%,销售数量占比约为11.8%。
新巨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鉴于国内纸质无菌包装外资主导的行业格局,每年末伊利首先与外资供应商(辊式无菌包装为利乐)经过多轮谈判,确定包含采购价格的次年框架采购合同,在部分参考外资供应商报价基础上,伊利国内合格无菌包装供应商进行统一报价,集中谈判,与伊利确定次年采购价格”。
宋亮及王丁棉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利乐的设备和包材要优于国内企业,因此,对于利乐来说,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来自数量越来越多的敌人,而是来自于日渐饱和的常温奶市场。
宋亮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利乐并不会直接切入进产品这个领域,而是会选择通过技术转让给企业的方式,“因为只有研发好的产品,企业才能增加对包材的使用”,而利乐也相当于掌握了产业发展制高点,“毕竟品牌和市场,利乐是做不了的”。
眼下,常温奶已不复十几前的勇猛势头,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利乐又站在历史的另一个岔路口。